本文转自:人民网-青海频道加杠杆最安全的证券公司
况玉
在青海省东南部的隆务河畔,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作为“活着的历史文化名城”和热贡艺术的发祥地,以其核心代表“唐卡”闻名于世。2025年8月21日,同仁市凭借“世界最大规模‘宙贝勒柔’(六月会)展演”和“世界规模最大的唐卡艺术之都”两项成就,成功获得世界纪录认证,标志着热贡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“世界规模最大的唐卡艺术之都”认证现场。同仁市委宣传部供图
近五年来,同仁市紧抓机遇,推动唐卡产业实现从技艺传承到产业化、从区域品牌到国际名片的历史性跨越,走出一条高原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路。同仁市非遗底蕴深厚,热贡艺术、黄南藏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在“中国民族民间热贡唐卡艺术之乡”吾屯村,几乎家家传技艺,户户有画室。
绘唐卡。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
当地以“非遗+乡村振兴”为抓手,持续夯实产业基础。截至2023年底,建成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创作基地4个、市级产业车间20个,非遗传习中心达100处。这些传习点不仅是技艺传承的基地,更成为群众增收的“孵化器”。目前,全市约2.4万人从事热贡艺术相关产业,培育了众多工艺美术大师和民间工艺师,构建起“家家有画室、人人是画师”的文博走廊。
当地群众在热贡唐卡艺术小镇观看节目。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
热贡文化产业园区与唐卡艺术小镇是驱动产业发展的双引擎。园区内集聚了规模以上画院、企业数百家,开发文创产品50余种。民间资本投资热情高涨,近五年新建画院投资额达1.5亿元。
唐卡艺术小镇则带动周边发展,其文创街区和热贡艺术一条街已成为集培训、创作、展示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新高地。园区与小镇的协同,有力推动了唐卡产业从分散作坊迈向规模化、市场化运营。
同仁市通过高规格、创新性活动助力唐卡“出圈”。除“六月会”等民俗非遗活动外,还在全国多地举办文旅推介,并创新举办主题精品展和高质量发展交流会,初步实现了热贡唐卡从“工艺品”到“高端艺术品”、画师从“画匠”到“艺术家”的转变。
调试颜料。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
品牌提升带来直接效益。2023年,同仁市旅游收入达12.14亿元,文化产业收入5.95亿元。“热贡唐卡”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规范与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柱。同仁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《热贡唐卡青海省地方标准》及矿物颜料标准,为每幅唐卡设置二维码身份标识,实现“来源可溯”。目前全市共申报相关专利商标44类,获批38类。
同时,“唐卡区块链”项目启动,为艺术品防伪和版权保护提供新方案。加之出台优惠政策、优化营商环境,为唐卡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“生态里的唐卡·唐卡里的生态”户外展览活动。同仁市委宣传部供图
面向未来,同仁市规划清晰:深化战略融合,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影响力。健全人才体系,推动成立唐卡艺术研究院,完善传承人扶持制度,并推进画师职称评审。拥抱数字时代,深化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技术在追溯、推广和创新中的应用。促进文旅融合,提升基础设施,举办特色活动,依托传统村落保护项目优化传承环境。
五年奋进,同仁唐卡产业已从文化明珠成长为驱动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。在这片艺术热土上,笔尖流淌的不仅是色彩与信仰,更是乡村振兴、文化繁荣与民族自信的生动实践。热贡唐卡正以其独特魅力加杠杆最安全的证券公司,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迈进。
信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